close

作者:楊懷智醫師


34728_3610518476552_374574814_n  


時序進入秋冬的季節,門診中過敏性疾病的小病人又多了起來。4歲的佑佑整天流鼻涕,早晨起床一直打噴涕還猛揉鼻子跟眼睛; 6歲的美美則是夜夜咳嗽,幾乎都沒睡好,已經有了黑眼圈。剛滿一歲的小新,從出生開始就為皮膚炎所困擾,這陣子又開始反反覆覆的發作。這些情況,應該都讓父母傷透腦筋,不禁想知道兒童過敏的來龍去脈吧。


什麼是過敏?為什麼我家的小孩會過敏呢?

簡單來說,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外來物(大多為病毒或細菌)侵犯的時候,細胞會自動產生抗體(IgG)作為武器來對抗,但有些人會因為遺傳體質的關係,連一般人不會起反應的物質(俗稱過敏原),也會產生「過敏性抗體」(IgE),進而造成過敏性的發炎反應,引發臨床上「過敏」的症狀。所以身體會產生過敏的症狀,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,一是遺傳體質,另外則是外在的過敏原。
在報章雜誌或者電視媒體的報導中,常會聽到「過敏體質」一詞,這部份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。根據研究報告顯示,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疾病,則小孩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是70-80%;只有其中一方有過敏疾病,則發生的機率是30%左右,父母雙方若都沒有過敏病史,其孩子也會有10-20%的發生機會,由此可知過敏體質有很強的遺傳傾向,又以遺傳自母親更為顯著。
有過敏體質的小孩,不見得一定會出現過敏疾病。因為除了遺傳體質的影響之外,外在環境的影響,與誘發出過敏症狀也有很大的關聯,外在環境又分為過敏性與非過敏性的因素。
當小孩子吃到魚類、蝦蟹等海鮮食物後,身上出現急性蕁麻疹的症狀時,父母可以直覺認定「過敏原」就是吃進去的海鮮。但是慢性過敏性疾病(如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等)與過敏原之間的關連卻是複雜而且隱微的。更多的孩童長期而不自覺的吸入了低劑量的過敏原,如塵蟎、蟑螂、動物毛屑、黴菌等,造成呼吸道的慢性發炎,進而增加呼吸道的敏感度,一受刺激就產生打噴嚏、流鼻水、咳嗽等過敏症狀。
或許父母會覺得奇怪,遺傳體質跟過敏原又不是現在才有,為什麼以前過敏兒不會這麼多?這跟非過敏性的環境因素有關。專家認為環境的西化,例如環境污染的增加、居住地密集、室內環境過度的裝潢等,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,如多油、高熱量的精緻食品等,都是造成過敏孩童盛行率增加的因素之一。

兒童過敏可以不管它嗎?

過敏疾病可以分為急性跟慢性。在過敏疾病的急性期,由於症狀十分顯著,也比較嚴重,家長往往會因此而就醫。但是,慢性的過敏多半時好時壞、反反覆覆,好像沒有很嚴重,因此常常被忽略,長期下來,萬一孩子過敏症狀急性發作,就可能需要半夜送急診就醫,甚至住院治療。 
另外過敏性疾病有些病徵雖不明顯,但日積月累會對日常生活、學習、個性、睡眠甚至外貌造成影響。最常發現的就是鼻子過敏或氣管過敏的兒童,因為夜間鼻塞或夜咳造成睡眠不足,造成白天容易疲倦,學習力、注意力降低、脾氣暴躁等情況。所以經由專業醫師診斷確診後,就建議父母依循醫囑進行相關的治療或追蹤,切勿任意停藥或放棄,以免引發更多的後遺症。

常見的兒童過敏疾病

由於過敏性疾病種類十分繁多,本篇文章僅挑選兒童過敏疾病中最常見的三種介紹:

過敏性鼻炎
首先,過敏性鼻炎是最常見的兒童過敏疾病。這類的孩童平常會不自覺的擤鼻涕、揉鼻子跟眼睛,早上起床時特別容易打噴嚏跟鼻塞。在天氣突然轉變或過敏原濃度變高的時候(比方說打掃房間過後),會出現更嚴重、甚至連續性的打噴涕、鼻塞、鼻癢、流鼻水、眼睛癢等症狀。由於鼻子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,容易有鼻粘膜腫大、充血的變化,長期下來比較會有嗅覺失靈、用嘴巴呼吸、黑眼圈、睡眠不足、頭暈、頭痛等現象,而且小孩子也比較容易併發鼻竇炎、中耳炎、甚至氣喘等疾病。

氣喘
還有,以前的電視電影飾演氣喘的患者,通常喘得令人印象深刻,所以一般人認為呼吸要很喘才叫氣喘。實際上,目前氣喘的定義是呼吸道的慢性發炎,如果發炎的嚴重度不高,小孩通常會表現久咳不癒、咳嗽帶痰等,而且大都在半夜或者清晨,或者運動跑步之後發生,多數家長也只認為小孩子怎麼常常在感冒。即使症狀更嚴重,出現呼吸有咻咻的喘鳴聲,呼吸急促等,也單純覺得應該只會出現在感冒期間。事實上這種慢性發炎是持續進行的,一遇到外在的刺激(天氣變化、喝冰冷飲、運動跑步等)就會咳嗽,甚至有氣管收縮、呼吸道痰液增加等現象,長期忽略下來,呼吸道甚至會產生永久性變形等不可逆的變化。

異位性皮膚炎
再來,「異位性皮膚炎」好發在嬰幼兒的階段,小寶寶開始在臉頰跟四肢出現濕疹樣的皮膚病灶,而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很重要的關鍵是會不會覺得癢。因為會覺得癢,所以小寶寶出現反覆摩擦病灶的動作,更大一點的幼兒則會出現抓搔的動作。孩子常常半夜因為身體搔癢而睡眠品質不良,進而引起情緒容易暴躁,再加上重複的抓搔使得皮膚保護層破損,造成細菌、黴菌、或病毒的續發性感染,所以是最容易造成家長的困擾的過敏性疾病。
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期的追蹤與照護,避免太大的情緒起伏、適當的溫度、持續的保溼可以減少發作的機率。多數的幼兒隨著年齡長大會有減緩的趨勢,但是皮膚過敏的情況可能會轉變成其他的過敏性疾病。

過敏如何預防與治療?

前面提到過敏性疾病的產生是遺傳體質跟外在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。既然遺傳體質無法改變,醫生多半會建議改變孩童的飲食跟外在環境,做好過敏原的環境防治,懷孕時期保持生活環境整潔,避免吸菸及二手菸,孕期7個月後避免食用高過敏原的食物(蝦蟹類、堅果類等),適度補充魚油及益生菌。產後也建議哺育母乳至少6個月以上。如果不能哺育母乳,就建議使用水解低過敏奶粉。副食品部分也建議延至6個月才開始添加,以不易引發過敏的米精、蔬菜泥等先食用,蛋、帶殼海鮮、堅果類、有毛的水果也建議延至1歲之後再添加。另外儘量避免把玩絨毛玩具、穿著毛茸茸的衣物及使用毛巾被等容易生長塵蟎、飄散毛屑及堆積灰塵等物品,可以避免太早引發兒童的過敏性疾病。
預防勝於治療,可是萬一已經做足預防的功夫卻還是得到過敏性的疾病,也無須萬念俱灰,只要亡羊補牢,配合醫師的醫囑,做好過敏原的防治,仍舊可以好好控制過敏的症狀。

環境控制:減少過敏原
造成呼吸道過敏的過敏原多數為吸入性如塵蟎、動物毛屑、蟑螂及黴菌等,由於多數肉眼看不到,因此長期吸入而不自覺。要確認是否對這些吸入性過敏原過敏,可以到醫療院所進行過敏原檢測,找出誘發自身過敏的病因,再加以做好相關的環境防治,減少日常生活中暴露在該過敏原的機會。

藥物治療:
在過敏疾病的急性期,口服藥物可以大大改善病情,減緩身體不適的情況。進入慢性期之後,醫師則會視個人嚴重度不同,給予不同的處方,控制的原則是能以最少最低的藥物控制日常的症狀,並且減少急性發作的次數為主。現代的藥物經過不斷的精進改良與設計,已經都非常方便使用,副作用也很少。例如父母十分忌諱的類固醇,設計成吸劑或噴劑作用在局部的氣管黏膜,減少使用劑量,降低對兒童生長的影響。急性發作或日常保養都不要避諱用藥。

生活運動:生活規律 不挑食 定期運動
通常有過敏性疾病的兒童都會被限制不要吃冷飲冰品、不要劇烈運動、不能吹冷氣,不要……..,其實身體狀況在控制良好的情況下,喝一點退冰的冷飲,並沒有太大的關係。至於運動就更不應該限制,適度的運動對於改善體質,增強抵抗力很有幫助。醫生甚至會鼓勵有鼻過敏的小朋友學習游泳,增強對溫度的適應性。冷氣空調則對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很重要,維持適當的溫度,避免流汗、悶熱的情況,才能減少搔癢感。
因此過敏兒的日常生活與一般人相同,儘量維持生活規律,有充足的睡眠,不挑食全面吸收不同營養,適度的運動讓身體更強壯,這些都是幫助控制過敏性疾病的好法寶。

家有過敏兒,父母特別辛苦。幸好,過敏性疾病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,因為身體賀爾蒙的變化有所改善。一般而言進入青春期,約七成的過敏兒會有好轉的跡象,如果沒有,就要有與之長期共處的心理準備。雖然過敏不能治癒,但可以配合專業醫師的醫囑與日常保健、環境控制而大大降低復發率,不要覺得麻煩或害怕長期用藥就先行放棄,過敏兒還是能享受與常人無異的健康生活。

(本文已發表於台電源雜誌第96期2012年11-12月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禾欣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